THE WAY HOME…
我國道路交通事故件數及受傷人數於2005-2016年間節節攀升,所幸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呈現下降的趨勢。但較不尋常的是根據交通部提供的跨國資料顯示各國的道路交通相關事故無論在件數、受傷人數或是死亡人數都是逐年遞減,反觀我國在道路交通事故件數及受傷人數的長期趨勢上卻是不減反增。如圖所示,我國道路交通事故件數從2005年的155,814件逐年攀升,至2016年時已相較2005年成長了1.96倍(305,556件);受傷人數也自2005年的203,087人增加至2016年的403,906人,12年間成長了近2倍,由上圖亦可發現其成長曲線(圖中綠色線條)及幅度與事故發生件數(圖中黃色直條圖)一致。若換個更有感的說法,光2016年一個年度因車禍受傷的人數就超越了基隆市(2016年為372,100人)、花蓮縣、嘉義市、台東縣、金門縣、澎湖縣及連江縣單一縣市當年度的人口數,並直逼新竹市的總人口數(2016年為437,337人),相當於一個中型城市的人口規模。
如此驚人的數據,推測與我國用路人既有的用路觀念息息相關,我國汽機車駕駛人有著馬路是專屬汽機車空間的錯誤觀念,態度傲慢、惡意逼車、不禮讓弱勢用路人、酒駕、超速、馬路三寶等事件時有所聞。過去日本在1970年代也曾因汽車普及,暴走族崛起等因素影響而有過很長一段交通黑暗期,但經過近半世紀的修法、機制改革及交通安全教育及宣導下,慢慢匡正了駕駛人的用路習慣以及社會風氣,進而演變成汽機車禮讓行人,甚至車子經過無交通號誌的斑馬線時也都會自行減速的美景,由此足以看出日本駕駛素質之高,更重要的是已大大減少了道路交通事故的發生。交通安全最常用的指標便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而死亡人數與該國的人口多寡有關,通常人口愈多,事故死亡人數也愈多。我國人口約占日本人口的五分之一,但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卻幾乎與日本旗鼓相當(以2016年為例,台灣為2,877人,日本4,698人),顯示如何降低道路交通事故件數及死亡人數已是我國亟需面對的問題。
在日本,「馬路如戰場」已走入歷史;在台灣,期望用「謙卑駕駛」取代「千杯駕駛」,並拒當馬路新三寶(逆向行駛、未保持安全距離、超速行駛)才能有效降低交通事故的發生機會。(上線日期:2019-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