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會啦!檳榔
嚼檳榔是台灣早期交際應酬的文化之一,又稱「台灣口香糖」,是紅唇族的最愛,在路邊可隨處購買,非常方便取得。依下圖年齡別男性嚼檳榔率來看,嚼食檳榔的年紀層介於30-39歲及40-49歲二大青壯年族群,正值勇健的青壯男性,可以為社會付出的貢獻的時期,卻以嚼食檳榔為伍而危害自身健康及家庭生活。大家對於檳榔的壞處知多少呢?研究證明嚼食檳榔除了會罹患口腔癌,使口腔黏膜纖維化以及牙周病,還有肝癌、肝硬化和糖尿病的風險外,也會降低身體的免疫力,甚至檳榔中的致癌物會透過染色體影響到下一代,導致小孩較容易提早得到代謝症候群疾病。
因此,政府為提醒民眾嚼食檳榔的危害性,於民國86年起,將12月3日訂為「檳榔防制日」,加強宣導嚼食檳榔對健康的嚴重影響,借此嚼檳榔是台灣早期交際應酬的文化之一,又稱「台灣口香糖」,是紅唇族的最愛,在路邊可隨處購買,非常方便取得。依下圖年齡別男性嚼檳榔率來看,嚼食檳榔以30-39歲及40-49歲二大青壯年族群占比最高。研究證明嚼食檳榔除了可能罹患口腔癌,使口腔黏膜纖維化,對牙周病,還有肝癌、肝硬化和糖尿病等亦存在風險,也會降低身體的免疫力,甚至檳榔中的致癌物會透過染色體影響到下一代,導致小孩較容易提早得到代謝症候群疾病。
因此,政府為提醒民眾嚼食檳榔的危害性,於民國86年起,將12月3日訂為「檳榔防制日」,加強宣導嚼食檳榔對健康的嚴重影響,藉此讓民眾有正確的認知,勇於拒絕檳榔,進而戒掉檳榔。依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之統計調查,我國18歲以上男性嚼檳榔的人口比率有逐年下降趨勢,從民國100年的11.3% 大幅下降至 107年的6.2%,降幅達五成。由此可見,提升民眾對於長期嚼食檳榔所累積的危害認知,為有效降低嚼食檳榔之衛教策略及宣傳方法之一,當民眾對檳榔的認知更深,我們終有一日可以和檳榔說再見!
(上線日期:2022-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