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生財
國民儲蓄包含家庭儲蓄、企業儲蓄和政府儲蓄,而「家庭儲蓄」可讓我們瞭解一般家戶的儲蓄情形。「家庭儲蓄」是指家庭可支配所得扣除最終消費支出後之餘額,其占家庭可支配所得的百分比即為「家庭儲蓄率」。
我國家庭儲蓄情形如上圖所示,近十二年家庭儲蓄率平均為22%左右,平均儲蓄金額約莫在22萬元,這是全國數百萬戶家庭的平均儲蓄率,富有家庭所得高,儲蓄率相對也高,貧窮家庭則甚至沒有儲蓄。2020年及2021年我國家庭儲蓄率分別為24.5%及25.2%,創下近十二年新高,這或許是因為這兩年適逢新冠疫情,國人減少旅遊、休閒、逛街購物等活動及開銷,因此家庭儲蓄率略有增長,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OECD國家,如上圖所示,OECD國家在疫情期間之家庭儲蓄率與往年相比亦有所成長。2021年瑞士位居OECD國家家庭儲蓄率(21.9%)之冠,其次依序為愛爾蘭20.2%、荷蘭17.5%、墨西哥16.7%及瑞典15.5%,鄰國日、韓則分別為7.8%及13.8%。
上述所指的家庭儲蓄率與我們一般認知銀行存摺中的存款在概念上是不同的,存摺中的存款有累計的概念,是存量統計,而家庭儲蓄是流量統計,僅表示當年家庭可支配所得扣除消費支出後剩餘的閒錢。家庭儲蓄是資本投資的主要國內資金來源,是長期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但是過高的儲蓄率對經濟成長未必是好的,若大家都把錢存起來而不消費,導致國內消費動力不足,也將抑制經濟成長。
家庭儲蓄不只可為家庭累積財富,更是對未知的明天做好準備,優遊自在的人生,又怎能少了儲蓄?
(上線日期:2023-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