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越減越多
二氧化碳是溫室氣體之一,其排放對全球暖化和氣候變遷有深遠的影響。1994年聯合國成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將溫室氣體排放問題列為全球環境永續的關鍵議題,世界各國為此積極投入減排計畫,並持續推行相關措施超過30年。台灣於2015年制定《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並於2023年進一步修訂為《氣候變遷因應法》,明確規範我國應於2050年達成溫室氣體淨零排放目標,成為未來氣候治理的主要法源。本文將透過二氧化碳排放的統計數據,探討各國在減排目標上的進展與成效。
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變化趨勢(如左圖)顯示,1990年世界的排放量為213億公噸,為歷史最低。此後,排放量逐年增加,並於2018年達到歷史最高值356億公噸。然而,2020年排放量下降至336億公噸,與1990年相比增幅達58%。這顯示三個主要因素:首先,人口成長帶動經濟活動,消費需求及商品量增加,間接提高二氧化碳排放量;其次,科技的進步未能有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第三,各國在減排政策上的執行力略為不足,未能提出更具效力的策略。
觀察全球各地區二氧化碳排放量,1990年各地區排放量依序為:歐洲和中亞地區80億公噸、北美洲地區53億公噸、東亞及太平洋地區43億公噸、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9億公噸、中東和北非地區9億公噸、南亞地區6億公噸、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4億公噸。至2020年,排放量顯著增加的地區依序為:南亞地區(增加294%)、東亞及太平洋地區(增加241%)、中東和北非地區(增加181%)、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增加90%)、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增加62%);而歐洲和中亞地區減少29%,北美洲地區減少8%。各地區主要排放國為:南亞地區以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為主要排放國;東亞及太平洋地區以中國、日本、南韓為首,其中中國為全球最大排放國;歐洲和中亞地區以俄羅斯、德國、土耳其為最大排放國;中東和北非地區的主要排放國為伊朗、沙烏地阿拉伯、埃及;北美洲地區以美國、加拿大為主要排放國(如右圖);而台灣於2020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為3億公噸。
全球減碳成效有限,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自1990年以來更是不降反升,顯示減排政策效果不彰。因此各國亟需重新審視及優化減碳政策,採取更有力的措施應對氣候變遷。持續推動減少碳排放,並加強碳捕捉技術的研發,將成為未來實現環境永續和緩解氣候危機的關鍵。
關鍵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氣候變遷
影音連結:https://youtu.be/nf0JakG19RU
(上線日期:2024-12-02)